今年的七夕情人節(jié)又快到了。買家得過節(jié),商家就有機會“打劫”。這種屬于年輕人,講究浪漫與情調的節(jié)日,自然是屬于玫瑰花、巧克力等快消品的天下。但是有“節(jié)”的勢,什么行業(yè)都能借上一把,關鍵靠營銷手段了。對于衛(wèi)浴行業(yè)來說,人家小年輕過過節(jié),吃喝玩樂好好瀟灑一回,有你們馬桶、淋浴房、陶瓷盆什么事兒?
誰說就一定沒衛(wèi)浴的事兒?
情人節(jié)的消費主體,無疑是80、90后。這些人中,相當一部分已經有了買房、裝修的需求。作為衛(wèi)浴產品,卷入他們的生活,無非是今年還是明年的時間問題。但是衛(wèi)浴行業(yè),要借助這個一個中國式情人節(jié),有狂放的手筆,顯然是不現(xiàn)實的。畢竟節(jié)日周期短,又沒有端午、中秋等購物狂歡的特性。所以想大“鬧”一場,衛(wèi)企難免會無從發(fā)力,但是另辟蹊徑,做點小眾營銷,未必不是好時機。
怎么針對80、90后營銷?要知道,這些人泡在互聯(lián)網(wǎng)的時間最久,看過五花八門的東西也最多,所以一般模式的廣告轟炸、打折促銷,他們早已經麻木且有了免疫力。衛(wèi)企想刺激他們的神經,不玩點新花樣多半是要被屏蔽的。針80、90后的營銷,洞悉他們的喜好、情感,刺激他們的感性神經,有時候比赤裸裸的數(shù)據(jù)更能撩撥他們的錢包。
舉個例子,著名歌手陳升曾做過這樣一件 事:他提前一年預售了自己演唱會的門票,僅限情侶購買。一人的價格可以獲得兩個席位。一份情侶券分為男生券和女生券。戀人雙方各自保存屬于自己的那張券,一年后,兩張券合在一起才能奏效。結果,票賣得異常地快。到了一年后,演唱會開始驗收這些情侶的愛情故事。
這是80、90后津津樂道多年的經典演唱會案例。這種售票模式針對的就是情侶的情感、故事營銷。那么如果衛(wèi)浴行業(yè)推出類似的營銷:比如在今年的七夕情人節(jié),推出情侶優(yōu)惠券,到了明年的此時,兩張優(yōu)惠券再度合璧,能免費領取當年最熱銷的某類產品。亦或者,甚至等到明年,情侶可憑結婚證領取某份神秘大禮……這樣借鑒娛樂界經典的營銷案例也不失為一種方法。
此類營銷雖然小眾,但好處在于,讓年輕的消費者群體有了切身參與感,給他們提供了一定的趣味性,新鮮感。具有相對漫長周期的等待,會讓參與者長期保持對品牌的關注度。未來的不確定性和神秘感,又讓參與者有一定的遐想,無形間就增加參與者對該品牌的熟悉感,依賴性,進而能一步步挖出潛在的粉絲和顧客。
欲攻占消費者的錢包,先“打劫”他們的感性儲備。高大上的營銷已經“濫大街”,小眾情懷的的營銷手筆,四兩撥千斤,也未可知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