筆者曾經問過展廳設計團隊的同事,專賣店展廳設計的最高標準(境界)是什么?有的回答說是符合品牌的SI(店面設計標準)標準;有的說要讓經銷商滿意;有的說展廳要做得漂亮、好看;有的說要營造出好的專賣店氛圍;有的說要傳播品牌的理念、文化,體現(xiàn)品牌的形象。這些說法貌似都有道理,但都不是本質的。其實,品牌專賣店(展廳)是終端實現(xiàn)銷售的的場所,展廳設計的最高標準(境界)是即使店內沒有導購員,這個展廳也能很順暢地銷售產品,即好的展廳自己會說話。展廳做到這個標準(境界)真得很難,所以說是最高境界。古語講的好:法其上,取其中;法其中,取其下。意思是按最高的標準去要求的話,實際能得到中等的結果;如果按中等(一般)的標準要求的話,實際只能得到一個差的結果。所以,展廳設計人員應該以打造自己會說話的展廳為自己的最高設計標準。
有一個專做低端(強調高性價比)的家居建材品牌,在做自己的展廳設計時,就充分地以“好展廳會說話”為標準,店內一切設計都是圍繞終端賣貨展開的。雖然,這個品牌的目標顧客都是工薪階層,對價格高度敏感,講究高性價比的低端顧客,但這個品牌給顧客提供的并不是“低端”的服務,而是相反。顧客進店,會遞給顧客手中一杯香濃的熱咖啡,在大多數(shù)店面都在提供礦泉水的情況下,顧客對該品牌專賣店的第一印象就會比其他店面上搶得先機。該品牌店面的顧客洽談區(qū)的座位(不是像其他店面只是擺幾張茶幾和座椅,只不過是高檔和低檔的區(qū)別)經過了特殊的設計,比對面的座位高出一塊,而且座位的設計非常舒適,顧客坐上去有“面南背北”“君臨天下”的感覺。店內的導購人員在與顧客溝通中,也多采用半蹲式的姿勢,更給顧客貴賓和VIP的感覺。洽談區(qū)內布置了糖果等零食,由導購人員親自剝開給顧客品嘗。
最絕的是店里設計了一個漂亮的魚缸,魚缸內養(yǎng)了顏色漂亮的觀賞魚類。魚缸玻璃的高度非常低,兒童能輕易地摸到魚缸中游動的魚類。因為大部分進店的顧客都是已婚的婦女,經常帶自己的小孩進店。有生活經驗和零售經驗的人都清楚,小孩子在店內很難安心,經常吵鬧,使大人縮短店面滯留時間,干擾導購和成交過程。魚缸一是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他(她)迅速安靜下來,二是好奇心經常會讓小孩子抓出魚缸里的魚玩耍而導致魚類的“意外死亡”。這正是展廳設計故意而為之的。當作為母親的顧客看到自己的孩子做了“錯事”,內心總是有點愧疚和不安的,這時店內的導購笑臉相迎,不責不怪,適時地與顧客進行搭訕和講解,這時懷有愧疚之心的顧客是能聽得進去的,成交的機會因此增大。
一杯香濃的咖啡、“皇帝”的寶座、半跪式的服務、親自剝開的糖果、“意外死亡”的魚的處理方式,這一切都給足了顧客面子。中國人的三大消費心理就是愛面子、信權威、隨大流。愛面子是首當其沖的消費心理,夸張點講,有些顧客甚至到了愛面子愛到“不要臉”的程度。在店面設計上主動迎合顧客的心理,給足顧客面子,讓顧客在面子下產生購買行為,上述的案例并不是全部可取,但是給所有的展廳設計人員有益的啟示:展廳設計一定要做會說話的展廳!
